她在他怀里点点头,许久才平复情绪。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所有兄弟姐妹召开家庭会议。
“我想重启‘母频计划’,但这一次,不再是为了技术突破,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她环视众人,“我想建立一所学校??专门收容那些因共感能力觉醒而被排斥的孩子。教他们控制频率,理解情绪,更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M-03第一个举手:“我要当老师!我可以教音乐疗愈课!”
M-05,那个曾因过度接收他人痛苦而长期封闭自己的男孩,也缓缓开口:“我能感知负面情绪源头……也许可以帮别人化解创伤。”
就连一向沉默的M-08都说:“我……想学建筑。设计一个不会让人感到孤独的房子。”
夏南枝笑着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我们自己命名它吧。”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最后,年仅六岁的M-09??最小的那个妹妹提议:“叫‘心跳学院’好不好?因为每次听到妈妈的声音,我的心都会跳得特别快。”
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掌声。
程砚舟站在窗边,看着这群孩子笑闹成一团,嘴角不自觉扬起。他知道,这场战役远未结束。国际上仍有势力质疑共感技术的安全性,部分国家试图封锁Echo终端传播,甚至有极端组织宣称“情感共鸣是精神控制的新形态”。
但他不怕。
因为他亲眼见证了最坚硬的心如何被一句温柔的话融化,也看到过一个被全世界误解的女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让亿万人重新学会了倾听。
一个月后,“心跳学院”奠基仪式举行。
选址就在南山脚下,背靠森林,面朝湖泊,四季皆有回音环绕。施工第一天,第一块基石下埋入了一枚特殊的胶囊??里面装着林婉清的日志复印件、夏南枝的心源图腾拓印,以及全球民众在“心觉日”留下的十万条语音留言。
当混凝土封存完毕,天空忽然飘起细雨。
孩子们却没有躲开,反而手拉手站在雨中,齐声唱起那首《听见》。
雨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衣服,可歌声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穿透云层,顺着卫星信号传遍五大洲。
而在遥远的北极观测站,一位科学家惊愕地发现:极光的颜色变了。
不再是单一的绿或紫,而是呈现出彩虹般的渐变光带,并且以极其规律的频率脉动??**恰好对应人类心脏跳动的节奏**。
他立即调取数据,结果令人震撼:这种现象正以南山为中心,向全球扩散,且每一次闪烁,都与某个孩子说出“我想被听见”这句话的时间精准吻合。
他喃喃自语:“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集体意识在呼吸。”
与此同时,在“深眠井”旧址海域,海洋生物学家监测到一群迁徙鲸鱼突然改变航向,集体游向那片曾被视为死亡禁区的水域。它们发出的次声波经分析后,竟与林婉清当年录制的摇篮曲高度一致。
更不可思议的是,数月后,当地渔民在海底发现了一株新生珊瑚群??通体透明,内部流动着微弱蓝光,每当有人类靠近歌唱,便会随之轻轻震颤,仿佛在回应。
科学界将其命名为:“心频珊瑚”。
象征着生命与情感的共生进化。
三年后,“心跳学院”正式开学。
第一届学生共三百二十七人,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年龄从四岁到十八岁不等。他们中有自闭症患者、战争孤儿、基因改造失败者、被家族遗弃的异能儿童……但在这一天,他们都拥有了新的身份:**心觉者**。
开学典礼上,夏南枝作为校长致辞。
她没有讲稿,只是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轻声说:
“曾经,我也以为自己是个错误。因为我听得太多,感受太深,别人说我太敏感,不适合这个世界。可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我错了,是这个世界忘了该怎么倾听。
今天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变得‘正常’,而是为了学会如何带着这份天赋活下去。你们不必压抑自己的感觉,也不必害怕与众不同。因为在这个校园里,哭泣是可以的,沉默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说出‘我需要帮助’。
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屏蔽痛苦,而是穿越它,依然选择去爱。”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