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张狂一点的,有“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还嫌不够狂,还有“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呢。
韩复也不背全诗,也不多说话,只是时不时冷不丁的来上这么一句,全是大家从来没听说过的。
几次之后,杨文骢都不好意思开口了。
累了,不想玩了,这小子他娘的扮猪吃老虎啊!
这里面每一句诗拿出来,那都是冠绝江左,文追唐宋的经典啊,相比之下,自己这个所谓的,去掉董其昌后都没人知道的“画中九友”,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根本没法比啊。
他不说话,韩复反而更来劲了,连“曾照降幡出石头”都出来了,什么叫现行反革命,这就叫现行反革命啊!
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说话,打着哈哈全都走了。
韩复没走,他立在船头,吹着东风,望着近处的江水滔滔,远处的山峦点点,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果然,须臾片刻之后,暗香浮动,一个身材高挑的身影出现在了身旁。
清蘅子显然是刚刚沐浴过的,身上蒸腾着一股幽兰般好闻的味道。
“明日过筑水河口,接见谷城、光化的官绅军民,午后在桃叶渡登岸,当晚宿在石花街。”韩复没有侧头:“丁总管已经先行去安排了。”
“嗯,伯爷营中许多将士,提起桃叶渡,提起石花街,都是一副很兴奋的样子。”
“去年三月间,本藩在这汉水之畔的桃叶渡,招募了第一批兵丁,分为三个小队。一小队是宋继祖,二小队是叶崇训,三小队是冯山,还有陈大郎、马大利、何有田他们。
韩复如数家珍,忽地又道:“麦冬也是那个时候,跟着本藩的。”
赵麦冬与桃叶渡入伍的每一个人都很熟识,也给其中的大部分人上过课,从情感上来说,大家更认可赵麦冬。
这些情况,清蘅子自然很了解,而且,她也很清楚韩复这个时候对自己提起赵麦冬的名字,就是在表明对方非同寻常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个妾室。
“赵小姐是个很好的姑娘,我在襄阳的时候,所有人提起她,都交口称赞。我,我其实也很好相处的,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好朋友。”
韩复点点头,清蘅子是个聪明人,明白了自己想要说什么。他意思到了,点到为止,不再多谈。
不过,赵麦冬很受营中将士喜爱,上至宋继祖、马大利这些人,见了都要喊一声赵教习,而在烟草、香皂、青云楼这些生意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清蘅子日后作为主母,想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就会与赵麦冬有摩擦的地方。
这对她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过石花镇之后,咱们就直接去玉虚宫,这趟过来,总是要把事情给定下来的。”
韩复想要缓和一下气氛,又道:“昔者,刘皇叔坐船过江东,娶回东吴公主。此次本藩西去,亦是要抱得美人归的。”
清蘅子如有电流穿过,身体抖了抖,脸颊上立刻泛起了红晕,轻轻“哦”了一声。
接着,扭头望着韩复那线条硬朗,棱角分明的脸庞,看了好一会儿,眸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张开嘴,声音有点发额:“再兴,我知道你胸中的志向,我,我一定会做好这个主母的。”
韩复也“哦”了一声。
两人不再说话,肩并着肩,在月色映照之下,静静地望着远处的江水。
ps:祝大家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