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只求速死 > 第六百零九章 授人以柄(第2页)

第六百零九章 授人以柄(第2页)

我与裕王,并无深交,甚至因其身边之人,恐还有些芥蒂。

如今我即便回到杭州,面对张居正,又能如何?殿下态度不明,朝廷风向已变,这变法,如何还能推得动?”

徐渭叹了口气,预测道。

“依属下看,裕王殿下若最终得继大统,很大概率会重回理学治国的老路,强调纲常,稳定为上。

部堂您所倡导的这等剧烈变法,恐难以为继。或许……不出三年,便会人亡政息,一切归于沉寂。”

“三年?”

杨帆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文长,你或许过于乐观了。

我看,裕王殿下未必能安稳等到三年之后。你不见如今京城局势?

殿下与严嵩、徐阶,已势同水火,监国之权威,在朝会上荡然无存。至今为止,他可曾顺利发出一道真正属于自己意志的监国令旨?

一道都没有!政令不出宫门,这绝非长久之计。

我担心的是,殿下被严嵩步步紧逼,退无可退之下,会剑走偏锋,行险一搏!

若真到了那一步,便是狗急跳墙,局面将彻底无法挽回。”

他眼中闪过忧色,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阴影。

“前朝崇祯帝之事,便是殷鉴。继位之初,何尝不想励精图治?然则朝臣掣肘,党争不断,一步错,步步错。

裕王殿下若稍有差池,露出破绽,那些满口圣人之道的臣子们,便会群起而攻之,用无数大道理将他捆得动弹不得,最终陷入绝境。”

就在杨帆与徐渭为大局深感忧虑之时,千里之外的杭州,词人祠内,另一场关乎朝局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

张居正手中拿着两封刚刚收到的京师来信,一封来自兵部侍郎梁梦龙,另一封来自户部主事王国光。

信中的内容,详细描述了近日建极殿平台召对上裕王与严嵩父子的激烈冲突,以及裕王权威受损、政令难行的尴尬处境。

张居正的眉头紧紧锁起,脸上充满了困惑与不解。

“陛下……陛下此举,究竟是何深意?既然让殿下监国,为何又坐视其被严嵩如此压制?这朝局陷入僵持停滞,于国于民,有何益处?

难道……这一切皆是陛下有意为之?意在锤炼殿下,还是……另有所图?”

他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西湖的潋滟波光,心情却无比沉重。

“莫非是杨帆在云贵动作太大,清查贡品、触动沐家,甚至……甚至可能触及了更深层的皇家隐秘,从而引发了难以预料的反弹,才导致陛下态度骤然转变?”

想到这里,张居正感到一阵寒意。若真如此,那变法的前景,将变得无比黯淡。

他此刻心乱如麻,是该继续顶着压力,在江南强行推进变法?还是该暂时退后一步,等待朝廷派人前来接手,以免引火烧身?

在一旁的张四维、申时行、马自强等人,看完了信件副本,更是义愤填膺。

张四维猛地一拍桌子,怒道。

“严世藩!真真是混账至极!竟敢在朝堂之上如此公然顶撞、羞辱监国太子!这眼里还有没有君臣纲常!”

申时行相对沉稳,但脸色也十分难看。

“裕王殿下还是太过仁厚了。依我看,当日杨部堂在云贵,就该再狠一些,将这些国之蛀虫连根拔起!除恶务尽!如今反被其咬住,真是痛可见骨!”

马自强叹息道。

“杨部堂当日所为,虽看似激烈,但如今看来,却是对的。对付此等奸佞,唯有以刚克刚,岂能一味怀柔?”

张居正转过身,听着几位年轻官员充满义愤的言论,心中感慨万千。

他缓缓道。

“诸位所言,皆出于公心义愤,张某深知。你们,都是好人,都是想着为国除奸,为民请命。可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起来。

“可是你们看看,这满朝文武,如诸位这般想、且有胆魄如此说的人,能有几个?为何严党能把持朝政至今?为何清流总是势单力薄?

非是道理不在我等,而是……人心叵测,利益勾连,太多人选择了明哲保身,甚至同流合污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