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地面微颤。他低头看去,只见酒液渗入之处,泥土竟泛起淡淡蓝光。紧接着,一株嫩芽破土而出,转眼长成半人高,茎秆透明,顶端开着一朵小小的蓝色星花。
他颤抖着手抚摸花瓣,耳边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似赵桂英,又似无数女人的合音:
>“回家吧,土等你呢。”
同一时刻,火星。
李望站在“归心一号”原址前。那株巨树已然消失,只留下一根空心水晶柱,内部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个都是曾提交“心种”的人。柱顶悬浮着最后一颗未发射的光点,静静旋转。
她知道,那是留给她的位置。
她摘下耳机,播放最后一段录音。是赵桂英唱的那首老歌,沙哑嗓音混着风雪背景音,格外苍凉坚定:
>“一把锄头一支枪,
>扎下营盘就开荒。
>不怕风雪不怕荒,
>红旗插遍天涯疆……”
歌声响起的刹那,水晶柱轰然碎裂。碎片化作万千光蝶,环绕她翩翩飞舞。每一只蝴蝶翅膀上,都映着一段记忆:林秀兰雪夜送汤、陈教授跪地捉虫、小女孩抱着麦穗哭泣、老农在戈壁栽下第一棵树苗……
最后一只蝴蝶停在她肩头,展翅现出四个字:
>**“你也是。”**
李望闭上眼,泪水滑落。她感到双脚陷入松软的土壤,仿佛大地张开了怀抱。她不再抵抗,任由身体缓缓下沉,直至没入地底。
三天后,守土园中多了一株新树。它不像“归心一号”那般璀璨夺目,反而朴实无华,树皮粗糙如老农的手掌,枝叶舒展似张开的双臂。但它有一个奇特之处??无论昼夜,总有孩童的笑声从树冠中传出,清晰可辨。
林小满每天都会来浇水。有一天,她听见树里有人说:“小满,姑奶奶听见你了。”
她仰头问:“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树沉默了一会儿,落下一片叶子。叶面上浮现出一行稚嫩笔迹,却是李望小时候的字:
>“我在土里,也在你们心里。”
多年后,这片树林被称为“先驱林”。每棵树都对应一位逝去的垦荒者,叶片记录其一生言行,根系连接地下生物网络,持续净化火星空气与水质。科学家称其为“文明化石林”,而孩子们管它叫“会说话的亲人”。
地球方面,则正式宣布启动“星壤回归计划”:将火星培育出的改良土壤分批运回地球,用于修复生态灾区。首批样本降落在三江平原,恰是当年林秀兰战斗过的地方。
播种那天,林小满作为代表铲下第一锹土。她已成长为青年科学家,胸前挂着那枚曾属于李望的金属胶囊,里面的新芽正蓬勃生长。
记者问她:“你觉得垦荒的意义是什么?”
她望向远方起伏的黑土地,轻声说:
>“是我们欠土地的一封信,
>而他们,用生命替我们写完了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