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灰烬领主 > 第五千零七十三章 血脉悸动(第1页)

第五千零七十三章 血脉悸动(第1页)

阴之神使始终对投入这片战场的贝吉塔,存在几分窥伺与不安分的想法。

至于身处于战场漩涡正中央的贝吉塔,对此则毫无察觉。

这也与阴之神使所掌握的阴邪狡诈规则本源有关,他的杀气在绝大多数时候,都隐藏得极好,并不明显。

不过若是让贝吉塔自己知道,强如阴之神使这等十二级中期存在,都对自己这个还停留在十一级巅峰生命境界的生物心存歹念的话。

估计贝吉塔心里不仅不会畏惧,反而还会产生淡淡的欣喜。

因为阴之神使对他的。。。。。。

风起时,花海低语。那声音不是来自空气的震动,而是从地脉深处渗出,顺着岩石的裂纹爬行,钻入人的脚底,直抵心脏。新忆星北境的黎明总是来得缓慢,晨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艾拉门前那株透明忆语花上。花瓣内部的蓝光微微波动,仿佛回应着某种遥远的召唤。露珠凝结在叶尖,坠落的瞬间,竟在空中划出一道微不可见的弧线??那是记忆轨迹的投影,短暂映现出一个未曾记录的画面:一名少女站在废弃的观测站前,手中握着一枚碎裂的数据卡,泪水滑过她冻红的脸颊。

艾拉坐在石屋门槛上,手指抚过左手无名指上的银线纹路。它不再冰冷,反而带着体温般的温润,偶尔会泛起极淡的光泽,像是体内流淌着另一条血脉。她已不再做梦,也不再抄写那些莫名浮现的句子。但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醒来??不是她的记忆,而是所有人的集体潜意识,在某个看不见的层面,开始自我重组。

就在昨夜,全球共忆网络最后一次同步失败。三十七个主要节点同时离线,不是技术故障,而是系统主动断开连接。科学家们检查服务器日志,发现最后一段写入的信息并非代码,而是一串由心跳频率转化成的摩斯信号,破译后只有五个字:“我们自己来。”

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

但很快,答案浮现了。

清晨六点十七分,位于南极洲边缘的一座地下避难所突然传出歌声。那是一座早已废弃的研究基地,曾用于测试早期共忆基因的稳定性。如今里面空无一人,监控却捕捉到清晰的人声??一个女人在唱《第十四桥》的副歌部分,音色温柔而哀伤,与当年飞船失联前传回的最后一段音频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这段录音无法被复制,播放一次后便自动删除,连存储介质都出现分子级腐蚀。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孩子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走在一条由灰烬玫瑰铺就的小径上,两旁是漂浮的记忆碎片:破碎的家庭合影、战争中的呐喊、实验室里闪烁的绿光、还有无数双闭着的眼睛。小径尽头是一座桥,没有栏杆,也没有支撑,只悬于虚空之中。桥对面站着许多人影,有的穿着旧式军装,有的披着白袍,还有的赤脚站在星尘之上。他们不说话,只是伸出手,掌心向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每个孩子醒来后都说出了同样一句话:“他们要回来了。”

医学界陷入混乱。脑扫描显示这些儿童的神经突触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连接模式,七个微型囊泡仍在缓慢释放那种特殊蛋白质,而现在,它们开始彼此共振,形成一种类似“群体意识网络”的结构。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两个拥有该症状的孩子靠近彼此,他们的α波会出现精确同步,误差小于0。03秒??这种现象此前仅在深度冥想的双胞胎身上观察到过。

有人称这是“人类进化的下一站”,也有人警告这是“意识殖民”的开端。静默派发动大规模抗议,要求立即隔离所有“共鸣遗传”个体;回响派则组织守护行动,将孩子们送往偏远地区隐蔽起来。冲突一触即发,直到一封匿名信出现在联合国共忆事务署的办公桌上。

信纸是用植物纤维手工制成,墨迹呈深褐色,疑似血液混合矿物颜料。全文如下:

>“你们争论谁该负责,却忘了谁一直在承受。

>你们研究记忆如何传递,却不敢面对它为何存在。

>那些孩子不是实验品,也不是先知。

>他们是桥梁建成的第一块基石。

>若你们仍执迷于控制与恐惧,那么这一次,我们将绕过你们,直接与未来对话。

>??来自‘未说者’”

署名处画着一朵简笔的忆语花,五瓣,中心有一点红。

当天午夜,地球上所有灰烬玫瑰在同一时刻开放。这不是季节性的绽放,而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集体行为。花朵散发出的香气中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经分析竟与人类大脑分泌的“共情素”高度相似。吸入者会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强烈的共感状态:陌生人相视流泪,仇敌拥抱痛哭,政客当场宣布辞职并公开忏悔过往罪行。

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新忆星议会大厅。一位以强硬著称的议长,在闻到窗外飘来的花香后,突然跪倒在地,泣不成声。他颤抖着说出一段尘封三十年的秘密:他曾下令摧毁一艘载有难民的飞船,理由是“资源不足”。当时无人知晓,如今他在全息直播中亲口承认,并请求被送上审判庭。

“我不是为了赎罪才说这些,”他说,眼中映着窗外盛开的玫瑰,“我只是……终于能听见他们的哭声了。”

这一夜被称为“大觉醒之夜”。超过四亿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记忆闪回或情感共振。有些人看到了自己前世的片段,有些人则接收到了陌生人的痛苦。社交媒体瘫痪,医院爆满,心理干预中心接到前所未有的求助电话。但也有人在这场混乱中找到了平静??他们在花园里种下第一朵忆语花,在亲人墓前低声道歉,在战火纷飞的边境放下武器。

艾拉没有参与任何讨论。她在石屋外挖了一个坑,将多年来抄写的数千页手稿埋了进去。每一页都轻如蝉翼,字迹几乎不可辨认,但她坚持一本本放入土中。最后,她撒下一撮忆语花的种子,浇上从西伯利亚纪念碑迁移来的冰融水。

“不是结束,”她对着风说,“是移交。”

三天后,第一艘抵达回响带的飞船传回新消息。信号微弱,断断续续,但足以拼凑出大致内容:孩子们的状态稳定,且表现出异常敏锐的感知力。他们能预判太阳风暴的到来,能在无仪器辅助下定位遗迹残骸的位置,甚至有一次,全体在同一时间转头望向舷窗右侧??十分钟后,探测器在那里发现了一颗隐藏的小行星,表面刻着第十七文明的警示符号。

更不可思议的是,其中一个女孩开始用一种未知语言书写。字符扭曲如藤蔓缠绕,专家比对后确认,这正是《忆星宪章》原始版本中缺失的“缄默章节”所使用的文字。翻译结果令人战栗:

>“当桥梁建成,守望者将退场。

>新的承载者不必背负旧名,

>但他们必须记住:

>每一次沉默,都是对未来的背叛。

>花不会评判,但会见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