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曾直言,陶珩的个性和想法完全是一张白纸,也是人们常说的圣人。
脱离世俗的欲望,摆脱他人的想法,站在芸芸众生之上,不会被世界所左右,能够斩断人世间的红尘。
但那种人最后都会拯救世界,带着对世间的怜悯,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看完一整个故事,陶珩询问自己,自己是这样的吗?
是的,他对其他人的确没有虚荣心,不会抱有莫名的恶意,就算有人主动找事,想要与陶珩起冲突,骂到陶珩头上了,他都会歪着头,带着熟悉的神态,面无表情击溃他人的无能狂怒。
现代创造佛系一词,陶珩觉得还挺适合自己,可在探索过程中,他发现至关重要的问题——
他对弱者从来没有怜悯之心。
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救不认识的人,就算是设想身边人去世,陶珩也没有任何波澜。
这样的他能算是圣人吗?
能算是白纸吗?
这个问题在上学期间得到答案,似乎是高二的时间段,班级组织一次组织捐赠活动,是学校一位重症患者募捐的筹款,同学们当然踊跃参与。
陶珩按照中间值捐款,不多也不少,但他平时赚钱的渠道较少,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这件事还被[网络]说了几句。
他本人倒是无所谓,捐完款也没有关注,只是在经过甜品店,发现自己买不起小蛋糕时,还是黯然伤神了几秒。
之后再次听到这件事,还是通过班内的几位同学,那是再平常不过的正午,阳光正好,到处是暖洋洋的。
但几个月前的捐款却得到死亡的结论。
就算是倾尽医疗手段,那位同校的学生还是去世。
与对方有过一面之缘的同学痛哭流涕,他们可能不是为了对方的死亡而哭泣,仅仅是害怕死亡的概念。
这个概念离他们太近,明明是同龄人,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却在咫尺之间发生了。
压抑的哭泣声回荡在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谈论这件事,其他人见陶珩没有任何反应,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不知怎么想的,站在他的桌前。
他们询问:“陶珩,你怎么不哭?”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哭出声,他们离成年就差临门一脚,早就不是爱哭的年龄。
但陶珩脱离群体的模样太过于显眼,或许是出于好奇,几人想要知道这位同学的想法。
陶珩还记得,当时他张张嘴,在伪装人类和选择真实上,还是选择了后者。
他回答:“嗯,因为不想哭。”
无喜无悲,无怨无悔。
就算拿来生活的钱打水漂了,陶珩也不会后悔,就算他救助的对象死去了,陶珩也不会让悲伤停留。
而坦率的答案得到他人的排斥,为首的男性手指对准陶珩的鼻子,声音都在颤。
他似乎从陶珩的眼眸中瞧见别的东西,“扑通”倒在地上。
“你,你!你怎么这么冷血!”
冷血。
这个词在内心咀嚼,意外的,不,应该是情理之中的,陶珩没有排斥,而是选择接受。
他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好人,他是彻头彻尾的坏蛋,没有同理心,更没有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他是利己主义者,他所在意的,所珍惜的,也只是自己愿望的投影。
所谓的白纸,也不过是孤单的身影在上面翩翩起舞。
意识到后,陶珩更是把这个理念贯彻到底,他人提起,乃至自己宣称,都会以坏人来形容。
这段起源也被放在内心深处,从未提及。
【怎么了,又回想起你做坏人的心路历程了?想要改变了?】
“不,我不会改变的。”陶珩耸耸肩,再次躺回床上,打了个绵长的哈欠。
他无所事事地躺着,享受时间的流逝,等躺累了便从床上爬起来,随手翻阅手机的信息,点开追更小说的提示。
但熟悉的更新信息没有弹出,反倒是请假的信息映入眼帘,陶珩挑挑眉,凝视手机上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