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听见了。
不是声音,而是一种“感觉”??像是春风拂面,像是有人在他耳边轻轻说:“爸爸,我不冷。”
泪水无声滑落。
他跪坐在祭坛中央,将铜牌紧紧贴在胸口。“对不起……让你背负这么多。”
回应他的,是一阵柔和的暖流,包裹全身,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抱住。
他知道,那是小满的拥抱。
七日后,清明节。
全国三百余所武校同步举行“守灯祭”。孩子们手捧纸灯,写下心愿,放入溪流。灯火顺水而下,绵延数里,宛如星河倒映人间。媒体罕见地保持沉默,唯有民间自发传播的视频在网络上悄然流传:一个穿素白衣裙的小女孩虚影,出现在各地祭典上空,微笑凝望。
与此同时,国际异能理事会宣布解散“赤霄监控系统”,承认民间共感网络的合法性。七大世家中,三家公开道歉,两家宣布退出异能政治博弈。唯有墨家态度暧昧,其掌门人在记者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真正的钥匙,永远不会被锁住。”
吴朝阳看到这条新闻时,正在教新一批少年镇邪拳。
“师父,最后一式叫什么?”一个孩子问。
“回家。”他说。
孩子眨眨眼:“可我们不是一直在武馆吗?”
吴朝阳望向远方昆仑山脉,轻声道:“江湖儿女,四海为家。但无论走多远,心里要是没了光,就真的迷路了。”
孩子似懂非懂,却认真点头。
午后,温暖送来一封信。信封无名,邮戳模糊,只盖着一朵用金粉勾勒的鸢尾花??那是小满小时候最爱折的纸鸢样式。
吴朝阳拆开信纸,上面无字,唯有一滴干涸的泪痕。当他指尖触碰到那滴泪时,脑中忽然响起一段旋律??是小满五岁时哼过的童谣,她管它叫《星星灯》。
他猛然醒悟:这不是信,是“感应载体”。小满用残留在这个世界的情感印记,制造了一次定向共鸣。
“她在告诉我们,她还记得。”他将信纸小心收好,放入怀中贴身存放。
夜深人静时,他再次来到祭坛。这一次,他没有吹笛,而是盘膝坐下,双手结印,默念镇邪拳心法。随着内息流转,祭坛缓缓亮起,情绪结晶映出万千画面:有人在救人,有人在施粥,有夫妻相拥而泣,有老兵抚摸战友墓碑……
善念如星火,遍布人间。
忽然,中央高台上的笔记本自动翻开一页,墨迹凭空浮现:
**“今天,我看见了一个饿晕在街头的孩子,有人把他背去了武馆。
我知道,那盏灯,还在亮着。”**
吴朝阳怔怔望着那行字,久久不能言语。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开始。
从此以后,江湖不再只是刀光剑影,也不再仅仅是恩怨情仇。它成了无数普通人心里的一束光??有人跌倒时伸出手,有人哭泣时递上巾帕,有人迷茫时一句“我在”。
这才是小满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五月立夏,武馆迎来第一批海外弟子。来自非洲难民营的女孩握着吴朝阳的手说:“我们那里没有武馆,但我们有梦想。我想把‘立身如松’教给每一个孩子。”
吴朝阳点头:“去吧。江湖不在山巅,而在泥土里。”
秋分时节,国家正式设立“共感教育试点”,将情绪认知纳入青少年必修课程。教材首页引用了一句匿名留言:“爱比力量更重要。”
冬至大雪,昆仑隧道口的无名碑前堆满了纸鸢与鲜花。有人拍下照片传上网,配文写道:“听说这里埋葬着一位英雄,她不是战士,却是最勇敢的人。”
吴朝阳站在碑前,点燃一盏油灯。
火光摇曳中,他仿佛看见小满笑着跑来,手里举着一只崭新的纸鸢。
“爸爸,你看,我能飞了。”
他仰头望去,漫天星辰璀璨,一如她眼中光芒。
风起,纸鸢腾空。
江湖,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