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年接过U盘,沉默良久。
“谢谢你。”他说,“哪怕只是为了你自己,这也算一种觉醒。”
离开茶馆时,雪又下了起来。
江年没有回头。他知道,这张U盘可能会引爆更大的风暴,也可能再次被封锁。但他已不再犹豫。
回到北京当晚,他召集“南城正义之声”核心成员开会。张强、周野、李清容、两名法大学生志愿者齐聚线上。
“我们要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江年打开投影,“不是等官方公布结果,而是由我们民间力量,组建‘南城真相档案库’,把所有证据数字化、可视化、公开化,哪怕有一天服务器被关,信息也会通过种子网络传播出去。”
有人担忧:“这合法吗?”
“如果我们等一切都‘合法’才行动,那就永远不会有正义。”江年平静地说,“但我们不做泄密者,只做记录者。每一份资料都注明来源,每一段陈述都保留原始录音。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有一群年轻人,不愿再沉默。”
项目启动第七天,档案库上线。首页写着一行字:
>**“这里没有英雄,只有不肯遗忘的普通人。”**
短短四十八小时,访问量突破百万。上千条留言涌入后台:
【我爸是七位工人之一,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他不是酒鬼,而是勇士。】
【我在启明学校待过两年,现在终于敢说出我的编号:X-097。】
【我是当年负责销毁账本的小会计,我一直活在愧疚中。我把记忆写下来了,希望有用。】
江年一页页看着,眼眶发热。
与此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学校突然通知他参加“心理健康评估”;宿舍楼下频繁出现陌生车辆;手机屡次收到匿名短信:【适可而止,别毁了你爸的名声】。
但他没有退缩。
元旦前夕,他在校园礼堂举办首场《被遗忘的案件》公开课。现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都站满了人。
讲台上,他播放了林婉清最后一条录音,展示了父亲笔记本的复制品,讲述了吴建国、李成业、张强的故事。
“法律的意义,不在于惩罚多少人。”他说,“而在于保护多少人不说谎的权利。今天,我们纪念的不只是死者,更是那些本可以活下去的真相。”
掌声经久不息。
几天后,教育部某司长私下约谈李清容:“你们让学生搞这些东西,是不是太激进了?”
李清容淡淡回应:“如果不激进,怎么对得起那些等了二十年才开口的人?”
春天来临时,国家监委正式通报:对董氏集团涉嫌特大贪腐案立案调查,多名former官员被采取留置措施。吴建国作为关键证人受到保护,公开作证。李成业在去世前签署认罪悔过书,被列入“配合整改典型”。
而江年,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公益诉讼代理人。
清明节那天,他带着一群孩子重回南城。
他们在七位工人墓前献花,在林婉清纪念碑前朗诵《少年中国说》,在化工厂遗址放飞写满心愿的纸鸢。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头问他:“哥哥,你说我们以后也能改变世界吗?”
江年蹲下身,轻轻抚摸她的头发。
“能。”他说,“只要你们记得今天站在这里的感觉??那就是正义的起点。”
风起了,吹动碑前的旗帜,也吹动少年们的衣角。
远处,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整片废墟,仿佛在说:
有些火种,一旦点燃,就再也灭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