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县这边,李县长这几个月做思想工作做得喉咙冒烟,心里憋了一股子气,一接收到通知,便着急县城所有部门、各镇书记、镇长召开了会议,要求把这件事落实下去。
武装部、公安局、民兵队的同志们被调动起来,封山、抓人。
白露感受到了国家爸爸撑腰的感觉,国家爸爸一出手,比她这几个月的计划都有效果。
赵正驰的木板厂和家具厂倒是没有被关停,但李县长直接在厂门口设了一个关卡,有持枪的公安们守着这里,凡是售卖的木材,都要登记砍伐地点和砍伐人。
属于村民的自留树可以售卖,而说不清来路的树木,一概认定为滥砍滥伐,木料没收,人也要扣压。
不仅姚县,所有生长黑玉草的县都来了这么一套严查。
这些县城的百姓不是没有意见,但是他们怎么闹?国家并没有限制他们卖自己种的树,而山林原本就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的。
现在全国还有许多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不晓得多少人羡慕他们能签约种药材,农村人均月收入比城里还高。就这样了他们还想闹,在其他地区的百姓眼里,那就是他们不知足。
赵正驰颓然的坐在院子里,听着儿子在屋子里砸东西和门外那些吵闹的声音。
这群人在听说能挣钱的时候把他捧上天,现在又来怪他害得他们妻离子散,简直是笑话。在赵正驰看来,造成这一切的明明是白露和偏袒她的华国政府,他是确实是想带着赵家人发家致富的。那些树就长在赵家村的山上,他们是赵家村的人,凭什么不能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赵正驰看来,如今贫穷的姚县确实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他挣了钱会去其他城市投资建厂,这些村民们跟着他去当工人怎么也比在这里种地好。
白露那一套水土环境保护的理论在赵正驰眼里就是无稽之谈,他认为白露是自私自利,为了让老百姓们留在农村给她种药材才搞出这么个说法来。
但赵正驰怎么想都没用,在这件事上,政府是支持白露的。黑玉草的价值太大了,谁也不敢大意。
且木家堡制药厂对于国家来说是不一样的,这几年和国家合作的外企越来越多,尤其是药品行业,那些来商谈的一开始叫的价格都贵上天。
正是因为白露姐妹不断的研发新的药方,有太多的药品他们不需要使用西药,那些公司才会主动降价。制药厂的价格亲民,比国药厂的都低,税收高,工人福利好,还热爱做公益,这样的企业,国家就算是给他们撑腰又如何?
工厂开不下去,赵正驰的投资打了水漂,且因为他的鼓动,那些带头的人进了拘留所又和家里闹翻,都要找他算账。父子两个在姚县的名声彻底臭了。
赵正驰也怕那些穷途末路的人跟他鱼死网破,姚县如今别说做生意,待都待不下去,他只能卖了资产离开。
但姚县是靠着木家堡制药厂发展起来的,制药厂在这里一家独大,虽然百姓们的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地方,但没有多少富豪,买得起这几块地皮和设备的,只有外面的富商和白露。
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生意之前必然会调查一番,姚县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官方的态度在那里,谁也不想来当傻子。
赵正驰再次陷入了两难,要么他摆烂,把厂子和机器丢在这里吃灰,要么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白露。
如果赵正驰再有钱一点,他宁愿选择摆烂,留着地皮在这里等以后再次卷土而来也不会卖给白露。但他不是,他如今的流动资金都在这里,一开始就是想挣快钱的,一旦摆烂,但凡出点意外,他在港城和珍宝岛的产业也会受到影响,那些企业还欠着银行贷款,一旦出问题,很容易破产。
为了不走到绝境,赵正驰只能咬碎银牙,把土地和机器低价出售给白露。仅仅是地皮和机器钱,他就亏了三成。
这一波,白露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156章天价违约金
赵正驰这一波操作,亏损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那些被他蛊惑的人,尤其是赵家村跟他血缘亲近的后辈们。他们信任他给他打头阵,几乎都跟木家堡解约了。
赵正驰承诺会带着他们发财,会带他们走。他倒是也想带着走的,不管这个人怎么坏,但他确实想拉拔亲戚。
可是这个时候想去港城哪有那么容易,要办的手续一大堆还得找关系,且年轻人他可以带走,那老老小小怎么办呢?
最后赵正驰只带走了十几个子侄,留下十万块钱给这些亲戚分。十万块钱看着很多,但赵家几十户亲戚分下来,都不够他们赔偿给白露的违约金。
他们和木家堡解约,一心跟着赵正驰干,和木家堡撕破脸脸皮,现在厂子没了赵正驰不带他们走,没了固定收入不说,有几户人家还和妻子离了婚,妻子和孩子分走了一部分山林土地,而他们自己却没有收入。
刚刚离婚的时候这些人还很嚣张,心里憋着一股气找媒婆想娶个年轻漂亮的。姚县日子过得好,确实不愁娶,但三四十岁的二婚头想娶二十岁的黄花大闺女,除了卖女儿的人家和冲着钱来的,正常女人谁愿意嫁。
正谈着呢,那边晓得了木头卖不了的事情,有些反悔有些加彩礼,着实闹出了不少笑话。娶回来的日子也不好过,村里倒是留了集体地等着分给新生儿和新嫁娘。但山林因为种植药材的关系,一开始便分完了,只有人口死亡以后才能在收完当年药材后收回来,且按照大队自己的村规民约,这个排队的顺序是先分给新生儿,后分给新媳妇。
日子好过起来之后,村民的寿命也会延长,现在各村都有新生儿没有分到山林在排队,这些新娶回来的媳妇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