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大唐西域记通俗演义 > 第十七回 戒日王伐五印度 阿逾陀无著化亲(第5页)

第十七回 戒日王伐五印度 阿逾陀无著化亲(第5页)

说完此话,无著忽然不见。

世亲听了兄长的话,深受教诲,便把舌头缩回嘴里,不再去割它。

能自暗暗道声“阿弥陀佛”,神情轻松了许多。

世亲醒悟后,第二天见了无著菩萨,请教并接受大乘教义。于是精学深思,撰写有关大乘的论著,共有一百多部,全部广泛流传。

无著与世亲见面的地点就在这寺内的佛塔旁。寺内有一砖砌佛塔,高一百多尺,这就是世亲菩萨最初发愿研学大乘佛教之处。

讲完了世亲菩萨的故事,大家又商议寻访观瞻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和其他圣贤的遗迹。

能清与城门碰到的寺僧混得相当熟悉,那寺僧自告奋勇带着玄奘师徒往城北走去。

城北方向四五里处,殑伽河岸边,有一大寺,中有一佛塔,高二百多尺,乃是无忧王建造。如来在这里为天神大众演说各种妙法,历时三月。旁边的佛塔,则是过去四佛的坐处和散步场所的遗迹。

从此佛寺往西,行四五里,有座佛塔,收藏如来头发、指甲。这塔之北,则有佛寺遗址,寺僧介绍说:当初经部室利逻多论师在这撰写经部《毗婆沙论》。

玄奘告诉徒弟们,室利逻多论师,大唐语言称为胜受论师。胜受论师是经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五印度五大论师之一。

能净在旁说道:五大论师,师父在以前给我们说过。

第二天一早,寺僧又带着玄奘师徒到城西南五六处,远远地看到一处大庵没罗林,林中隐藏着一座古寺,这就是无著菩萨请教贤者和教导俗人之处。庵没罗林西北方一百多步处,有收藏如来头发、指甲的佛塔。

塔旁的旧基,是世亲菩萨从睹史多天下凡会见无著菩萨之处。

“世亲菩萨也到了睹史多天?”能净睁大眼睛望着师父。

玄奘说:“这里有个故事,是关于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和狮子觉罗汉的。”

无著和世亲菩萨,深研大乘瑜伽行。无著的学生佛陀增诃,大唐语言称为狮子觉,持戒密行,莫测高深,卓有才学,远近闻名。

这三人,都是贤能哲智之士,他们相约到:“所有的修行佛学者,都想觐见慈氏菩萨,我们之中,哪个先行舍寿,实现夙愿之后,都要通报消息,告知我们,以了解他的行踪。”

能清又听到一个新词“舍寿”,就问师父:“师父,舍寿是不是命终?”

玄奘解释道:“你的看法是也不是。我们佛家有舍多寿行和留多寿行二寿行。舍寿是舍多寿行。”

能清听糊涂了,又问:“二寿行作何解释?”

玄奘进一步解释道:“二寿行是说阿罗汉可以将自己所受的寿命或留或舍。留多寿行,意思是阿罗汉为教化众生、护持佛法,以定力延留自己的寿命。舍多寿行则是阿罗汉认为自己住世安乐事少、苦病逼身而先行入灭。”

能清呵呵一笑,说:“我的解是对的吧,师父?”

话说无著、世亲、狮子觉三人约定舍寿后要告知别人,这个约定经常被他们提起。很快这个约定被传开,各派人士都知道了。

不久,狮子觉最先舍寿,但是三年过去了,没有听到他的任何消息。三年后,世亲也舍寿而去,过了六个月,同样也没有消息。

这时各派信徒,全都讥笑他们,认为世亲菩萨和狮子觉都已转生恶道之中,因而他们之间的约定不能得到应验。

某天,无著菩萨在入夜之时,刚开始为学生讲授入定之法,忽然,灯光暗淡下来,俄而,室内大放光明,一位仙人自空而降,踏阶进庭,向无著致礼。

只见那仙人,当真仙风道骨,举手投足都轻飘飘地,仿佛无物般的存在。无著的学生们惊诧不已。

无著端坐,镇定地问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晚?现在来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天仙答道:“我在这里舍寿后,前往睹史多天慈氏菩萨处的众多莲花中投生,莲花刚刚开时,慈氏就赞美道‘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我绕着慈氏座席绕圈,才转一圈,就来向你通报了。”

无著菩萨问:“那么狮子觉现在何处?”

天仙答道:“我旋绕慈氏座席之时,瞥见狮子觉与世俗大众一起,沉湎于爱欲欢乐之中,甚至顾不上看我一眼,怎么能前来通报。”

无著菩萨说:“这些事已经过去了,不必再提说。我问你,现在慈氏菩萨什么模样了?又演说哪宗佛法?”

天仙答道:“瓷氏相貌之好,简直无法言传。所讲精妙佛法、义理与你相仿,只是菩萨的声音更清晰流畅,柔和高雅,聆听者忘却疲劳,受教者绝不厌烦。”

言毕,室内突然昏暗下来,原先摇曳欲灭的灯又复明。满屋的人一看,天仙已不知去向。

能清一个人站在那里,对着塔基沉默,能净、能自在旁唏嘘不已。

待徒弟们心情平复,玄奘方对他们讲:“无著、世亲,兄弟二人,都是禀赋明达的圣哲,含蕴著书的奇才,撰作各种论著,是印度大乘佛法瑜伽宗的开宗巨匠。”

天明,玄奘招呼弟子们起身向东,准备北渡去阿耶穆佉国。

有诗为证:设赏伽弃义害王增,殑伽祈福忘辛劳。金币一枚睹佛牙,五百饿鬼离鬼道。

热门小说推荐

神道丹尊
孤单地飞神道丹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