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秭归以西。
一百五十里。
大江北岸,兵书峡。
两岸峭壁刀劈斧凿,几乎要合拢在一起,只留下狭窄的一线天光。
所谓“兵书”,并非真有兵书典籍藏匿,而是形容此地形势之诡谲险恶,如同天书难解,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这片绝险之地的北岸高坡上,依托着一个由吴军设立的哨所,可惜如今已然易主。
简陋的营垒内。
讨虏校尉柳隐正就着一块磨石,细细打磨手中枪尖。
近半月的潜行、突击、血战,其人脸颊瘦削了几分。
奉车都尉法邈坐在一块青石上,指尖在摊开的地图上来回比划,眉头微蹙。
地图是潘濬“心腹”廖式带来的吴军江防图。
虽然潘濬后续调整的暗哨位置未能标明,但大体山川形势与明哨分布已然清晰。
他抬起头:“休然,下游最后两处暗哨已拔除四日,算算时辰,陛下亲率的后续水师,最迟明日午后,前锋必能抵达。”
柳隐擦拭枪尖的动作并未停顿,只从喉间沉沉地“嗯”了一声作为回应。
“周鲂、孙奂俱非庸才。”法邈继续低声道,语气有些凝重,他毕竟第一次参军。
“我等虽截杀吴人,拔除哨卡,隔绝交通,但巫县大战,声势何其浩大,大江上顺流漂下的浮尸、碎板何其多也,周鲂、孙奂二将必已心生警惕。”
就在这时,上方近乎垂直的峭壁顶端,传来几声急促而惟妙惟肖的鸟鸣。
柳隐和法邈几乎同时霍然起身。
营垒内,原本在休息、整理兵械的汉军士卒也瞬间绷紧身体,下意识地握紧手中刀枪弓弩。
片刻后。
两名身披藤蔓枝叶伪装的精瘦斥候,借助绳索,如猿猴般从陡峭的崖壁上迅速溜滑下来,脚步踉跄地冲到柳隐面前。
“将军!法都尉!”为首的斥候顾不上喘匀气息便急声禀报。
“下游…下游来船了!
“吴人的大舰!
“艨艟、斗舰都有,粗看二三十艘!估计载兵不下两三千人,正逆流往上,一边行进一边搜索江岸,距此已不足十里!”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柳隐眼神一厉。
法邈则深吸一气,目光转向一旁的潘濬“心腹”廖式。
其人便是向刘禅献图之人,更是大汉夺取巫县的后手,其弟廖潜如今正在荆南联络向汉之人,倘若昨日巫县上的吴人没有“起义”,那么廖式便会为大汉打开城门。
“廖将军。”法邈走到廖式身边,“孙奂此人,素以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著称,在军在民颇有声望。依你之见,他是例行巡防,还是已对上游变故有所察觉?”
廖式沉吟片刻,开口道:
“法奉车,周子鱼、孙季明、(孙奂)确非易与之辈。
“巫县大战动静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