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齐国亡了(第3页)

第三百三十三章 齐国亡了(第3页)

风气为之一变。

某日,袁术微服私访,至一山村小学。见教室内外坐满男女童子,齐声诵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他悄然立于窗外,听着那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久久未动。

课毕,一女童走出,见陌生人伫立,好奇问道:“你是谁?”

袁术微笑:“我是来听你们读书的。”

女童仰头道:“先生说,我们读的不只是书,是将来。”

袁术心头一震,眼眶发热。

回程路上,他对章会说:“我曾以为,治国靠权谋、靠兵甲、靠法令。如今方知,真正改变天下的,是这些孩子口中念出的第一个字。”

岁月流转,五年之约将满。

曹操果然再遣使者,仍是毕谌。此次带来礼物无数,言辞恭敬,称愿续盟三年,并提议联姻??欲将其女许配袁术之子。

朝中大臣多以为喜事,纷纷恭贺。唯有袁术冷笑:“他是想安插耳目在我身边。”

他接见毕谌,却不提婚事,反问:“许昌街头,还有人唱‘司马狼,爪牙长’吗?”

毕谌尴尬低头:“……偶有小儿传唱,已令禁止。”

袁术点头:“那就够了。歌谣入心,比十万大军更难驱除。”

他回书曹操:“盟可续,但须加一条:北方士人南来者,永不遣返。”

曹操阅信良久,掷笔长叹:“袁公路,你赢了。”

自此,南北再无大战。

十年后,洛阳巍峨重现,街市繁华,书声琅琅。袁术年迈,须发尽白,仍每日步行巡视,听百姓诉苦,看孩童读书。

临终那日,他召章会至榻前,握其手曰:“我死后,勿建陵墓,将我骨灰撒于南阳田中。让我的魂,继续看着他们种地、上学、说话。”

又遗诏天下:“后世执政者,若使百姓流泪,便是背叛初心。宁可无国,不可无民。”

他逝于春耕时节。消息传出,举国哀悼。百万民众自发停锄罢犁,面向定陶跪拜。洛阳太庙钟声连响七日不绝。

出殡那日,无仪仗,无鼓乐,仅一辆素车载棺,由十个普通农夫牵引。沿途百姓以新麦洒道,哭声如潮。

史官记曰:

“袁术未称帝,而德配帝王;未封禅,而功盖三代。其政不炫奇巧,唯在使民安居乐业、言有所归、心有所托。故虽无冕,天下归心;虽无玺,乾坤自正。”

多年以后,一名老儒携孙儿路过定陶信义亭。孩童指着亭中石碑问:“爷爷,这上面写的‘民有所诉,官必有应’是什么意思?”

老人抚摸碑文,轻声道:“意思是,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当普通人说话时,真的有人在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