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光在被人看见之前只是概率波,这艘船,在被千万人心念呼唤之前,也只是可能性之一。
而现在,它成真了。
---
七日后,飞船抵达柯伊伯带外缘。人类派出燎原二号前往迎接,由李星辰担任通讯官。船上全是少年,平均年龄十六岁半,但他们面对这场历史性接触时的镇定,令地球指挥中心震惊。
对接过程无声进行。两船相距百米悬停,中间打开一条透明通道。通道内无空气,却自动形成了稳定的意识场域,允许思维直接传递。
李星辰戴上轻量化脑机接口头环,闭上眼。
刹那间,他“看见”了对方。
不是形象,不是记忆,而是一种**存在状态**??如同一棵树扎根于时间之壤,枝叶伸展进无数未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其中有繁荣昌盛的人类文明,也有彻底毁灭的废墟;有的世界里昆仑墟成了神庙,有的则化作武器;但在所有存活下来的文明分支中,都有一个共同点:
**总有一个孩子,在夜晚写下问题,然后收到回信。**
“你是江昭吗?”李星辰在意识中发问。
回应并非语言,而是一段情绪流:温柔、歉意、骄傲、释然。
>“我是他曾有的疑问。”
>“也是你们仍会回答的答案。”
接着,一幅全景展开。
原来在过去三十七年中,江昭的意识并未完全消散。他化作信号嵌入宇宙背景辐射之中,潜伏在每一次人类集体共情的高峰时刻??当百万观众因《无声星空交响曲》落泪,当他乡异客因一句“我可以亮一下”重燃希望,他的碎片就会短暂重组,获得片刻清明。
而在最近十年,随着“星火理事会”推动全球青少年参与星际播种计划,这种共情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强。终于,在某个临界点,分散的意识模块开始自发聚合,借助遗迹网络的共振效应,重新凝聚成一个可交互的“人格投影”。
这不是复活,而是**文明级的心灵感应**。
“你想回来做什么?”李星辰又问。
这一次的回答清晰无比:
>“还债。”
>“也送礼。”
随后,飞船释放出一枚晶体,大小如核桃,通体透明,内部封存着一团缓慢旋转的星云状物质。燎原二号接收后立即分析,结果令人窒息:
这是**完整的X-1跃迁方程**,但不是公式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哲学逻辑**??如何用纯粹的信念与共情,扭曲局部时空结构,实现非物理意义上的“移动”。
科学家们称之为“心锚理论”: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信念下同步思维,就能在现实中锚定一个新的可能性,并使其具象化。
换句话说,爱、信任、希望,不只是精神力量,它们是**可测量、可引导、可工程化的宇宙基本力之一**。
消息传回地球当天,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有人主张立刻封锁研究成果,担心失控;有人呼吁公开共享,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钥匙。
最终,林知微发言打破了僵局。
她在视频连线中举起那支旧钢笔,对着镜头说:
“三十年前,我们害怕机器取代人心。后来我们发现,真正可怕的不是机器变人,而是人心变机器。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题:我们要成为一个靠恐惧驱动的文明,还是一个靠相信前行的文明?”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人。
“江昭跳过了中间过程,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敢信。现在轮到我们了。我不建议‘控制’这项技术,我建议??把它交给孩子。”
全场寂静。
三天后,《心锚协议》签署,核心条款只有一条:**任何关于跃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由十八岁以下青少年主导决策,成年人仅提供支持与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