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彼得有没有多说那么两句,共生体蜘蛛侠都不会停下来了。因为他面临着一个不可能解决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就算愿意离开,神盾局之类的就不会找上门来吗?
甚至就算是神盾局保证了大家可以一拍两散,恐怕。。。
夜色如墨,皇后区的街灯在蛛丝间跳跃。彼得穿梭于楼宇之间,每一次摆荡都像是在与风对话。他不再急于抵达某个地点,而是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声音??窗缝里传来的争吵、天台边缘低语的少年、便利店门口蜷缩着抽烟的老人。这些声音从前只是背景噪音,如今却像磁带倒带般在他脑海中反复播放。
他落在一栋老旧公寓的屋顶,听见下方传来钢琴声。断续、生涩,却带着某种执拗的温柔。这是莉娜学校附近的一栋艺术楼,据说住着一位退休的音乐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贫民区的孩子弹琴。彼得蹲下身,轻轻揭开通风口的铁网,借着月光往下看。
屋内,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正坐在钢琴前,手指僵硬地按着键。她额头沁满汗珠,眼神里全是焦虑。角落里坐着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轻声说:“慢一点没关系,音错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想告诉这架钢琴什么?”
女孩咬着嘴唇,忽然停下,低声说:“我想让我妈妈听见。”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彼得的心猛地揪紧。他想起艾琳录音笔里那段未完成的语音??“每个孩子都想让父母听见自己,可大多数时候,他们只听到沉默。”
他悄悄打开胸前的录音笔,按下录制键。没有说话,只是让那断续的琴声和女孩颤抖的声音缓缓流入存储芯片。他知道,这不是救援任务,也不是超级反派制造的危机。但这才是真正的“守线人”该做的事:捕捉那些即将消散的微弱信号,把它们变成不会被遗忘的痕迹。
突然,录音笔绿灯闪烁频率加快,竟自动连接上了某种未知网络。屏幕上浮现出一行字:
>**信号同步中……检测到高共感波动源。建议建立临时节点。**
彼得皱眉。自从终断者消失后,录音笔就变得愈发自主,仿佛拥有了某种学习能力。它不再只是记录工具,而更像是一颗正在觉醒的种子,在等待合适的土壤发芽。
他正欲收起设备,楼下却传来一声重响??钢琴盖猛然合上。女孩哭着跑出房间,老教师追了几步,终究停在门口,背影佝偻。
“她说我教不好!”老人喃喃,“她说她爸爸说得对,穷人学琴只是浪费时间……”
彼得闭上眼,拳头攥紧。他知道那个“爸爸”是谁??上周新闻报道过,一名单亲父亲因经济压力反对女儿继续学艺术,甚至扬言要带她搬离皇后区。社会工作者介入过,但法律无法强制一个人改变观念。
他跃下屋顶,悄无声息地落在走廊尽头。片刻犹豫后,他摘下面具,敲了敲门。
老人开门时愣住了。“你是……蜘蛛侠?”
“现在不是。”彼得轻声说,“我只是个想帮忙的人。”
他递上录音笔。“这里面有你学生今天练的曲子。不完美,但很真实。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它传出去??不是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让很多人知道:有人在努力,哪怕全世界都说她不行。”
老人颤抖着手接过设备,看着那小小的绿灯一闪一灭,像呼吸一般规律。
“为什么?”他问,“你本可以去抓罪犯。”
“因为我相信,”彼得望着窗外漆黑的街道,“阻止一场暴力很重要,但阻止一颗心死去更重要。”
离开时,他在楼道墙上留下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你的女儿今晚弹了一首叫《我想让你听见》的曲子。她没弹准每一个音,但她弹出了全部的勇气。??一个路过的朋友**
第二天清晨,这段音频出现在多个匿名社交平台,标题简单至极:《一个十岁女孩的失败练习》。起初没人关注,直到有人发现,她在尝试还原贝多芬《致爱丽丝》的简化版,而最后一小节,她改成了自己编写的旋律??缓慢、犹豫,却又坚定地上扬。
二十四小时内,全球超过十万名音乐爱好者自发重新演绎这一段“错误”的结尾。有人用大提琴,有人用口哨,有人甚至用锅碗瓢盆敲击节奏。所有版本最后都加上一句旁白:“我也曾害怕被人听见。”
彼得在巡逻途中看到这条热搜,嘴角微扬。他没料到一段私人录音会引发如此连锁反应。更没想到的是,几小时后,艾琳打来电话,语气罕见地激动:“神盾局监测到异常数据潮汐!共感共振波强度提升了40%!而且……源头就在纽约市区!”
“是好事还是坏事?”他问。
“弗瑞说是‘灰色事件’。”艾琳顿了顿,“他说如果再这样下去,政府可能不得不宣布进入‘心理紧急状态’。”
彼得挂掉电话,站在帝国大厦顶端俯瞰整座城市。灯火通明,车流如河。但他“听”到了别的东西??无数细微的情绪正在地下涌动,如同春雷将至前的地脉震颤。喜悦、悲伤、悔恨、希望……它们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呼应,形成一种近乎生物电场般的集体意识流。
他知道,织梦者的遗产并未真正消失。它只是换了形态,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生长。
当晚,他在暗网更新了《共感守则》第四条:
**不要试图控制共鸣,要学会引导它流动。**
并附上一段加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