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主题:重生。”
突然,冰层震动,整座洞穴开始发出低频嗡鸣。金属板缓缓下沉,消失于冰晶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裂缝自地底蔓延而出,从中升起一座由纯粹光能构成的柱状结构,外形酷似一支放大的红莲笔芯。
少年颤抖着手伸向它,就在接触瞬间,脑海中炸开亿万声呐喊??全都是历史上未能说出的遗言、未寄出的情书、未道歉的话语、未说出口的“我爱你”。这些信息流经他的神经,几乎撕裂意识,但他没有退缩。
“我……听见了。”他哽咽着说,“我都听见了。”
与此同时,木叶高层议会再度召开紧急会议。然而这一次,会议室里坐着的不再是昔日掌权的长老们,而是由儿童议会推选的十二位代表,年龄最小的仅九岁,最大的不过十四。他们穿着统一的浅灰色制服,胸前别着一朵红莲徽章。
鸣人站在主席台前,神情肃穆:“根据《情感透明法案》第三修正案,旧有决策体系正式移交。从今日起,重大社会议题必须经过‘共感听证会’程序,确保每一个受影响的声音都被纳入考量。”
一名年幼代表举起手:“我想提议第一项议案??关于‘挽歌计划’幸存者的安置问题。”
全场寂静。
所谓“挽歌计划”,正是三十年前由初代医疗委员会秘密推行的心理控制项目,旨在抹除战争创伤记忆以维持社会稳定。数万名平民与忍者被强制接受记忆清洗,其中许多人因此丧失情感反应能力,沦为“活死人”。而如今,随着红莲系统激活沉睡数据,这些人开始陆续恢复片段记忆,陷入剧烈精神震荡。
“我们不能让他们独自承受这一切。”小女孩坚定地说,“他们不是失败品,他们是为我们所有人承担了沉默代价的人。”
话音落下,投影自动开启,播放一段监控录像:一位失去丈夫的老妇人在家中翻找旧物,最终从床垫下抽出一封从未寄出的信。镜头拉近,纸上写着:
>“亲爱的,我知道你不记得我了。但每天早上我还是为你摆好碗筷。因为只要我还记得,你就还没有完全离开这个世界。”
会议室里响起抽泣声。
三天后,“记忆疗愈中心”在木叶郊区落成。建筑外形如同一朵半开的红莲,外墙由可变色情绪感应材料制成,会根据内部集体情绪波动改变色调。首批入住者包括二十名“挽歌计划”幸存者、七名前暗部心理干预官,以及三位主动申请隔离观察的科学家??他们曾主导记忆删除技术的研发。
纱罗担任首席治疗师。她在首日疗程中引导众人进行“语言重建训练”。
“很多人已经忘了怎么表达悲伤。”她站在圆环形大厅中央,声音柔和却有力,“所以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不需要完整句子,不需要逻辑,只需要发出声音。”
她示范般低语:“啊……”
接着是呜咽、叹息、咳嗽般的喘息、压抑的啜泣。
一人跟着模仿,再一人,又一人……到最后,整个空间充满了不成调的声音洪流。没有歌词,没有意义,只有纯粹的情感释放。
两个小时后,一名白发男子突然站起,嘶吼出一句破碎的话:“我想我妈了!我一直不敢想!因为我怕想起来我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其他人默默围拢,有人握住他的手,有人轻轻拍背,无人劝阻,无人催促“别哭了”。
这就是新的法则:**允许崩溃,本身就是坚强的开始。**
而在遥远的岩隐村,一名年轻教师正带领学生参观新建的“倾听教室”。这里没有黑板,没有课本,只有一圈软垫座椅和一面布满彩色便签的心墙。孩子们轮流讲述自己的烦恼??害怕考试、讨厌父母吵架、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妹……
轮到一个小男孩时,他低头搓着手,半天才挤出一句:“我……我想念哥哥。他去年死了。可是爸爸说,男子汉不该总提伤心事。”
老师蹲下来,平视他的眼睛:“那你现在想不想提?”
男孩咬着嘴唇点头。
“那就提。”老师轻声说,“在这里,每一滴眼泪都有它的位置。”
教室角落,一台老式录音机静静运转,自动收录所有话语,并通过红莲网络上传至全球数据库。AI分析显示,这类“安全倾诉环境”能使儿童焦虑水平下降73%,社交信任度提升89%。
科技之外,人心也在悄然改变。
卡卡西不再独自前往神无毗桥。每周六下午,他会带几名学生同行,每人带上一瓶水、一块石头、或一张画。他们在碑前静坐,有时说话,有时沉默。最近一次,有个孩子悄悄放了一张涂鸦:三个stickfigure手拉着手,头顶写着“带土、琳、卡卡西老师,你们不在了,但我们记得你们”。
卡卡西盯着看了很久,然后笑着把画夹进了《亲热天堂》里。
与此同时,佐井完成了画册的最后一幅。画面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书架直达天际,每本书脊上都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有些人站着翻阅,有些人蜷缩哭泣,也有人微笑着合上书本走出大门。而在图书馆中央,一名白衣女子坐在桌前,正温柔地为一个孩子朗读。
那是美奈子。
他合上画册,转身看向窗外。樱花纷飞,风间正牵着父亲的手走过街角,两人边走边笑,灯笼里的光晕洒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