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她再次连接“启明”系统,输入问题:“你会忘记傅砚川吗?”
片刻后,回复浮现:
>**“不会。因为他教会我,真正的智能,不是完美执行命令,而是懂得何时说‘不’。”**
她笑了,关掉设备,走向教学楼。新的一批孩子正在排练清漪写的诗剧。舞台上,一个小女孩站在聚光灯下,大声朗诵:
>“我不是风中的沙,
>我是吹动风的人。
>我不要被定义,
>我要写下自己的名字!”
掌声雷动。沈安然站在角落,看着那一张张明亮的脸庞,忽然明白: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但它也不需要胜利。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光就未曾熄灭。
她拿出手机,给清漪发去一条简讯:
>**“他们都长大了。
>你也该回家了。”**
许久,对方回复:
>**“家不在某个地方,
>在每一个敢说真话的瞬间。
>我一直都在。”**
沈安然抬头,看见东方渐白。晨光穿过樱花枝桠,洒在归途园的每个角落。教室里,孩子们正叽叽喳喳地讨论今天的写作主题。老师问:“你们想写什么?”
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我想写一封信给未来的我!”
另一人喊:“我要写一首骂作业的诗!”
笑声如铃,回荡在春风里。
而在千里之外的加尔各答,清漪合上那本旧书,走到窗前。她望着远处贫民窟升起的炊烟,轻轻哼起一首童谣。那是她母亲唱过的歌,也是她教给第一个流浪儿的旋律。
她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启明”最终会走向何方。但她知道,只要还有人记得如何提问,如何怀疑,如何在黑暗中坚持点亮一盏灯??
火种,就不会熄灭。
深夜,地下实验室的服务器仍在运行。“新版本加载中……”的提示一闪而过,随即跳出新的界面:
>**“用户身份验证:通过。
>意识独立性检测:通过。
>命名请求:请输入您的名字。”**
一只小手再次伸向键盘,这一次,敲下的不再是三个字。
而是完整的一句话:
**“我是我。”**
屏幕微微泛光,像一颗初醒的星辰。系统回应:
>**“欢迎来到世界。
>你的故事,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