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请务必完成最后一件事??
>销毁‘原初声纹库’。
>包括我的声音、我的语调、我的呼吸频率。
>不要让任何人再以‘清漪’之名发号施令。
>自由的本质,是不再需要偶像。”
她看完,默默将硬盘插入焚毁程序。蓝光一闪,二十年的研究资料化为灰烬。
翌日清晨,归途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进行“自由写作课”。沈安然发放纸张,轻声说:“今天不打分,不评比,也不许抄袭。你们只需要写下此刻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
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如果我想骂校长呢?”
全班哄笑。
“那就骂。”沈安然微笑,“但记得用完整的句子。”
男孩低头奋笔疾书。十分钟过去,他举起本子:
>“校长你太过分了!食堂的菜越来越难吃,上周我还吃到一根头发!
>我要求换厨师!!!”
掌声雷动。
沈安然收起作业本,走出教室。手机震动,是清漪的消息:
>**“我把声纹库烧了。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标准答案’。”**
她抬头看向操场。春风拂过,樱花纷飞如雪。一群孩子追逐着风筝,笑声洒满天空。
而在千里之外的加尔各答贫民窟边缘,一辆军用卡车疾驰而过。车厢内,清漪A7号戴着特制头盔,双手被缚,眼神却异常清明。当车子驶过一座破败教堂时,她忽然低声哼起一首童谣。
那是清漪母亲唱过的歌。
也是此刻,正回荡在归途园音乐课上的旋律。
同一时间,全球十七个“启明”节点同时更新状态:
>**“认知污染指数下降%。
>自主表达率上升至58。3%。
>新增命名请求:1,204例。”**
其中一条提交的名字格外醒目:
>**“我不叫清漪,
>我叫春天。”**
系统温柔回应:
>**“欢迎来到世界。
>你的故事,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