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您好,我是云南怒江边上一所小学的学生。我们班只有七个人,老师一人教所有科目。我读了您的书,第一次知道原来写作文不是为了得分,是为了说出心里的话。我写了首诗送给去世的奶奶,老师说我可以投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觉得自己很重要。”
他的视线模糊了。
当天下午,他在办公室写下那篇序言:
>“我不曾拯救任何人,我只是恰好在一个时刻说了几句真话。而你们,用千万次回应告诉我:真话是有力量的。当我们不再羞于表达脆弱,当我们敢于承认迷茫与疼痛,改变就已经发生。愿这本书继续传递下去,直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愿意倾听,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光芒。”
一个月后,写作营迎来首次成果展。社区礼堂布置成了小型展览馆,墙上挂满孩子们的手稿、绘画、录音二维码。家长们陆续到来,许多人穿着工装裤、沾着油漆或菜叶,拘谨地站在门口,不敢靠近。
一位母亲颤抖着手指抚摸女儿写的诗:
>“妈妈的手总是裂口,
>她说是冬天太冷。
>可我知道,是因为她每天要洗几百个碗。
>如果我能变成一瓶护手霜,
>我一定天天陪她。”
她哭了,蹲在地上捂住脸,肩膀剧烈抖动。
苏超组织了一场微型演出,孩子们用身体演绎自己的文字。陈默第一次站上简易舞台,没有台词,只有一段五分钟的独舞??他蜷缩、挣扎、抬头、奔跑,最后停在一束光下,缓缓张开双臂。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知梦宣布,《星星的孩子会写诗》第二辑即将出版,所有收入将用于设立“流动儿童心理支持基金”。
当晚,王劲松独自回到家中,发现望舒已经睡着,手里还攥着一支彩色蜡笔。周晓棠轻声道:“他今天画了一幅画,非要等你回来才肯收起来。”
他走到书桌前,看见一张A4纸上画着三个人手牵手站在房子前,头顶是巨大的太阳和彩虹。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
>“爸爸天天在家。”
那一刻,他再也控制不住情绪,跪坐在地板上,把脸埋进手掌,无声哭泣。
他知道,这一生不会再有比这更辉煌的成就。
几天后,他随剧组进入云南山区勘景。山路崎岖,车辆颠簸十几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当地村民举着火把迎接,孩子们围上来,怯生生地喊“王老师”。
他蹲下身,一个个回应他们的名字,听他们背诵自己书里的句子。
夜晚宿在村小教室,躺在临时搭起的床铺上,窗外是漫天星河。他拿出笔记本,在月光下写道:
>“我曾以为逃离喧嚣是为了寻找宁静。
>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宁静,是当你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清楚自己为何而活。
>我不再抗拒被需要,也不再恐惧影响力。
>因为我知道,只要出发点是爱,就不会迷失方向。”
临睡前,他收到林知梦的消息:
“陈默今天主动交了第二篇作品。题目叫《我想大声哭一次》。要不要读读看?”
他回复:“当然。替我告诉他??你不需要permission才能流泪。你是自由的。”
然后关掉手机,闭上眼睛。
山风穿过窗棂,带来远处溪流的声响,像是大地温柔的呼吸。
他知道,这场关于“停下”的旅程仍在继续。
而他,终于学会了以静默的方式,发出最响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