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这个明星不想再卷了 > 第二百八十章 赶紧毁灭吧求月票(第2页)

第二百八十章 赶紧毁灭吧求月票(第2页)

“你想不想听更多故事?”王劲松伸出手,“或者,你也想讲一个?不用站起来,不用大声,就我们俩,悄悄说。”

男孩犹豫了几秒,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他们一起走进教室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王劲松没有让他发言,只是把他安排在靠近窗边的位置,递给他一支铅笔和一张格子纸。

“想写什么都可以。画也行,写字也行,甚至什么都不写也没关系。”

整堂课,陈默始终低着头,但在课程快结束时,王劲松走过他身边,发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最后一行写着:

>“爸爸走了三年零四个月十七天。

>我记得每一天,因为妈妈每晚都会对着他的照片哭。

>我不敢哭,因为我已经是家里最大的男人了。”

王劲松站在原地,久久无法移步。

下课后,他把这张纸小心折好,放进笔记本夹层。他知道,不能急,不能催,更不能公开朗读。有些伤口需要时间结痂,而信任,是唯一能加速愈合的药。

傍晚回家,周晓棠正在给望舒洗澡。水花四溅中传来孩子的笑声,像风铃摇晃。他坐在客厅沙发上,打开电脑,将今天的经历整理成日记段落,并附上几张匿名处理的照片??窗外的树影、空椅子、一支滚落在地的红色蜡笔。

他准备把这些内容更新到公众号,标题定为《沉默的孩子,往往听得最多》。

刚保存完文档,手机响起。来电显示是张导,十年前带他拍第一部电影的老导演。

“劲松啊,好久不见。”声音沙哑却熟悉,“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去农民工子弟学校讲课的新闻片段了。说实话,我一开始不信,觉得你是作秀。但现在我信了。”

王劲松笑了笑:“我不是要做慈善,我只是在还债。”

“你还什么债?”张导反问。

“欠这个世界的真诚。”他说,“当年你让我演那个抑郁症患者,我怎么都演不好,你说‘你根本不懂痛苦’。现在我才明白,我不是不懂,而是太早选择了逃避。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追求成功,却忘了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下周我要开一部新戏,主角是个乡村教师,一生未婚,扎根山区三十年。投资方想找流量明星撑场面,但我一直没答应。我在想……你愿不愿意试试?”

王劲松怔住了。

这不是一部商业大片,不会有红毯盛典,不会有热搜话题。但它真实,沉重,漫长,像一条蜿蜒向山巅的小路。

“我能问问,片酬多少吗?”他最终开口。

“很低,不到你现在一场商演的零头。”

“我接了。”他干脆地说,“不过有个条件??拍摄期间,我要带着写作营的几个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让他们看看,大山之外还有人这样活着。”

张导笑了:“你变了。”

“不,”王劲松望着浴室透出的暖光,“我只是终于活成了我想成为的样子。”

第二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做了全家最爱吃的葱油拌面。望舒吃得满脸酱汁,咯咯直笑。周晓棠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忽然说:“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你又离开了。你穿着西装,提着行李箱,说要去拍一部很重要的戏,可能很久都不能回来。”

王劲松停下筷子,握住她的手:“梦是反的。”

“可我还是怕。”她低声说,“不是怕你不爱我们,是怕这个世界太强大,它总有办法把你拉回去。”

他凝视着她的眼睛:“那你记得我说过的话吗?最大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重返影视圈,我也只会接那种能让普通人看见自己的作品。我不再为掌声活着,只为意义。”

她终于笑了,眼角泛起细纹。

饭后,他驱车前往出版社。主编早已等候多时,递给他一份文件??《一人一书计划》阶段性报告:三个月内,全国已有超过十二万读者参与捐赠,累计送出图书十四万六千余册,覆盖青海、贵州、甘肃等二十三个省份的偏远中小学。更有三十所学校自发组织“王劲松读书会”,学生们写来的信堆满了整整三个纸箱。

“我们打算选编一本《读者来信集》,名字都想好了??《谢谢你让我敢做梦》。”主编激动地说,“你愿不愿意写篇序言?”

王劲松接过厚厚一摞信件,随手翻开一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