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丈夫(第2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丈夫(第2页)

队伍出发那日,长安万人空巷。百姓夹道相送,有人塞粮袋,有人赠草鞋,孩童们追着马车奔跑,齐声背诵《庶言集》中的句子:

>“天地无神,唯人自强。

>不拜虚影,但求真相。”

三个月后,第一批消息传回。

明政团抵达龟兹,当地国王亲自出迎。因近年旱灾频发,民间早已怨声载道,正有巫师借“天网复辟”煽动民变。明政学子立即开设临时学堂,教授抗旱耕作法,并当众演示如何用沙层过滤浊水。七日内,三千人围观学习,百余名青年自愿加入西行队。

又一月,团队进入疏勒。此处已受“影卫”渗透甚深,城门口竟立有石雕人像,额嵌铁券,百姓每日焚香叩拜。一名明政女学生挺身而出,在市集公开拆解“天网符咒”原理,指出所谓“神迹显灵”,不过是硝石遇水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围观者起初怒骂,待亲眼见证实验重现,终转为惊叹。

最惊险一幕发生在翻越葱岭之时。

暴风雪突至,队伍被困山隘七日。粮尽之际,一名来自会稽的盲眼学子凭记忆背诵《太初历》节气推算法,结合风向湿度判断天气变化,果断建议转向西南谷地避险。众人依言而行,终得脱困。事后方知,原路线已被雪崩掩埋。

半年后,蓝氏城外。

三万“影卫军”列阵以待,黑甲森然,铁券悬胸,口中齐诵“紫阳真言”。而在他们对面,三百青衫之人缓步而来,无兵无甲,唯有旗帜猎猎。

为首的,正是青鸾。

她走上高台,取出那半截骨笛,置于唇边。

笛声响起,清越悠远,穿透风雪。

这不是南越秘传的杀伐之曲,而是一首新编的小调??由长安孩童传唱的《明政谣》。

>“皇帝不拜神,百姓自己争。

>不靠天网护,也活得安稳……”

起初无人响应。渐渐地,有士兵放下长矛。接着,一个、两个、十个……开始摘下面罩。

一名老卒泪流满面:“我们……也被骗了么?”

青鸾停下笛声,朗声道:“你们不是影卫,你们是父亲、是儿子、是耕田的农夫、是赶路的商贾!是谁告诉你们,必须戴着面具活着?是谁许诺你们永生不死?可你们看看彼此的眼睛??里面有没有光?还是只剩恐惧?”

她指向身后队伍:“我们没有带来军队,但我们带来了种子。能在荒漠生长的粟米;我们带来了药方,能治高原寒症;我们带来了书,教你们的孩子写字算数。这些,才是真正的‘天赐’!”

沉默持续了很久。

终于,一名军官扔下铁券,跪倒在地:“我想回家……我想让我女儿上学。”

刹那间,黑甲如潮水退去。

三日后,大月氏三王子孤身出城,手持“遗诏”木匣,欲当众自焚以谢天下。青鸾阻止了他。

“你不必死。”她说,“你只需要说出真相??是谁给了你这份‘遗诏’?是谁教你念那些咒语?是谁告诉你,只要举起这面旗帜,就会有人为你赴死?”

年轻人崩溃痛哭:“是一个老人……他在梦中出现,说我命中注定要复兴天网……他还给了我一枚玉环,说那是‘始皇信物’……”

青鸾心头一震。

玉环?弗陵的玉环?

她立刻命人封锁消息,同时飞鸽传书长安。

刘进接到密报时,正在洛阳巡视新建的“律法院”。这是明政院最新分支,专授判案逻辑、证据勘验、刑罚比例原则。他看完信纸,久久不动,最后只说了一句:“李广逸没死。”

群臣震惊。

“不可能!”霍禹拍案而起,“阿房地宫崩塌时,他亲率残部冲入核心祭坛,当场化为灰烬!”

“灰烬里找到尸体了吗?”刘进冷冷反问。

无人作答。

他缓缓起身,走到殿中沙盘前??那是按真实地形缩制的西域全貌。他拿起一枚红棋,轻轻放在蓝氏城位置。

“二十年前,我以为毁了祭坛就终结了天网。十年后,我以为揭穿幻象就能唤醒世人。现在我才明白……李广逸从来不靠术法统治人心,他靠的是‘宿命’二字。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永不消亡的传说,让每一个绝望者都觉得,只要追随他,就能摆脱苦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