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看龚勇义走了,自己也没办法,心说,这帮助哪是一点啊,单子都是人家谈来的。
看着众人期盼的眼神,村支书一笑,“行了,大家排好队,咱们现在就发钱。”
“龚得福,腊肉一百斤,香肠十五斤,一共一千零五十元”
“赵守珍,腊肉一百五十斤,一共一千三百五十元。”
“龚得贵,腊肉七十斤,香肠二十斤,一共八百三十元。”
。。。。。。。。。。。。
大家排着队签字零钱,不会签字的就按手印,整个晒场都沉浸在分钱喜悦里。
因为赵家夫妇没有参加这次的“全村大制作”,所以都待在家里,家里的鸡鸭都需要人看着呢,龚勇义来找他们,把赵小军他们买的东西放下,又跟他们聊了聊赵小军他们现在的生活,知道他们在那边都好,老两口就放心了。
龚勇义要走的时候,赵妈抓了只鸡给他,“回家炖汤喝,这鸡我全是喂的好东西,比你们自己养的好。”
龚勇义笑着谢过赵妈,跟赵爸打了招呼就走了,早点回家炖鸡去。
赵妈还跟赵爸说呢,“这老大,我看着开车之后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收到后的龚家村村全都充满干劲地继续准备下一批货,这过年前说不定能赚个两三千块钱呢,今年这个年必须得是个肥年啊。
一批批的香肠腊肉出炉,一袋袋的钱拿回来,支书在最后一批货款收到的时候,当着全村人的面把这段时间村里的支出给大家念了,调料钱按照大家之前登记的使用数量来扣,会把钱扣到每户人头上。
大家都表示没有异议,今年赚的这笔钱绝对是他们人生中赚得最轻松的一笔钱了。该出的调料钱和工钱,大家都给的心甘情愿。
有人问村支书“支书,我们明年还能继续做这个生意吗?”
这个问题无疑是在场所有人都关心的,所以一时间所有人都不说话了,都静静等着村支书回话。
村支书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这个问题,我会和赵小军同志商量的,有结果会通知大家开会。好了,大家领了钱就回去吧,别在这儿挡着了。”
村支书和赵小军肯定是都想明年继续做的,只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商量。因为今年所有的订单都是赵小军谈来的,但是肯定不可能每年都让赵小军帮忙找订单,人家又不从这里赚钱,帮一年就已经是看在同村的面子上了。
那么,明年的订单由谁去洽谈,谁来负负责这件事?
还有明年是不是继续这样的模式,需不需要增加一些口味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求开拓更大的市场?
这些都是需要商量出章程的问题,所以村支书暂时没办法给村民们答复。
要赵小军看的话,村里可以成立一个集体加工厂,猪肉加工的合作社,全村入股,形成一个“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加大养殖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增加销售渠道。
产品种类方面可以增加猪肉脯、肉松、火腿等等。还可以养殖黑猪肉,他记得黑猪肉一直很受追捧,因为黑猪肉的口感与普通猪肉的口感不同,形成他们村自己的产品特色。只不过村支书对于这样的方案还在考虑,主要是觉得村民们可能不会愿意拿钱出来。
村里的所有订单全部交货完成,并且都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商超的老板直接给赵小军打电话要求再加一千斤的腊肉和一千斤的香肠,其他的老板也都纷纷打电话要求加订单,赵小军一下子又接了四千斤的订单。
于是刚刚交完货的村里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几乎都把留着过年杀的猪都赶出来杀了,不够的还去外村买猪,人人都红光满面。
托赵小军的福,赵爸赵妈现在只要出门都不会空着手回家,不是这家给点菜,就是那家给点果子,不收人家还翻脸。
两口子有些无奈,当初赵小军捐钱修路修学校都没这动静,不过后来赵小军和赵素芬出钱给村里没钱读书的孩子上学,那些孩子的家长倒是经常给他们送一些自己家种的菜之类的。
现在情况比之前更盛,因为以前是只有几家,现在几乎是全村人都这样,老两口觉得有些遭不住了。把养殖场的鸡鸭全部卖掉后,收拾收拾家里的东西,在某一天早上,悄悄坐上火车去找儿子闺女了。
反正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老两口没有那种一定要在老家过年的执念。老两口自从开养殖场赚钱之后是越来越从容了,以前要捎点什么东西带过去,那都是自家随身带着。现在是直接邮寄,两人轻装简行,提着一点吃的喝的就上火车了。
赵小军知道赵爸赵妈要到这边来过年倒是很意外,他还问呢“不是说今年我们回老家过年吗?”
赵妈叹气道“算了吧,因为你帮村里接的生意,你不晓得村里人有好热情,我和你老汉儿现在都不咋个敢出门了,你们回来,大家对你们更好,肯定天天到我们家来送东西,算了算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过年都一样。”
2000年1月1日
聚集赵小军和高保国两家公司大半资源的“伊顿公馆”正式开售,以“新世纪到来住新房子”的口号打响21世纪售房的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