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重回八零养女儿 > 第115章(第3页)

第115章(第3页)

现在赵小军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提前打了广告,虽然价格高达5555一平,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开售当天售楼处还是挤满了人,员工根本不够用。

没办法,赵小军和高保国把家里人都拉来当临时工了,反正家里经常都在说,他们对房子的了解也够多,保守来说能解答客户的90%问题。

开盘第一天,就卖出来30%的房子,这个数据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毕竟这个价格比市面上的房子贵上不少,但是只要是有购买能力的客户,只要看过小区和房子都是立马下单的。

一星期,所有的房子全部卖出。

高家和赵家两家人晚上一起庆功,赵小军跟高保国说了一句话“老高,你相信我,未来的十年是黄金十年,我们的房市只会一路向上,向上,向上,我们只要把控好质量,这十年会是我们赚钱的大好时机,一定要把握住。”

高保国现在对赵小军的话是深信不疑,毕竟之前的每一个决策都没出错,每一次他都觉得是步险棋,结果最后都会得到令人惊讶的丰厚成果。

这几年来,赵小军他们一直没停止过资助学生,并且资助的学生都在逐年增加,今年他们决定资助的名额增加到一百名,李小雨和肖萍以beauty的名义资助一百名学生,刘冬梅以火锅店的名义资助一百名,赵素芬以烤鱼店的名义资助一百名,苏家以苏耀华的名义资助二十名学生,一共是五百二十名学生。

这么多的名额,可以覆盖到越来越多的区县,让更多的学生有书可以读。

自从上次他们资助学生的事迹在副市长的授意下被报社报道之后,报社其实一直有跟踪报道他们的资助,每一年的资助是否有落到实处,报社作为第三方已经宛如一个监管者了。

并且随着他们被报道,企业的知名度提高,社会名誉良好,其他的企业也纷纷效仿,跟着资助了不少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所以今年在得知他们的资助名额已经达到五百二十个后,报社提出要对他们几家人进行采访,但是因为苏耀华的工作关系,他选择了拒绝。

虽然资助的本意是为了孩子,但是也确实让苏耀华在工作上得到了便利,他已经得到消息,他将有机会晋升处级干部,作为干部他并不适合以这样的形式接受采访。

接受一个采访不仅能宣传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资助孩子上学这件事情来,还能宣传自家的公司,扩大公司知名度,没有一个公司老板会拒绝。

于是这篇名为“五百二十个资助名额背后的他们”报道出来后,大家发现,果然优秀的人都是跟优秀的人一起玩,人家不仅优秀人家还善良。好朋友就是一起赚钱,一起做好事。

几个公司的老总都住一栋楼,是上下楼的邻居关系,这谁能想到。

报道里

面详细写了每个人的公司名称,变相给他们打广告了,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

大年三十,街上挂满了红灯笼,树上挂满了彩灯,年味儿十足。

赵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赵小军举杯“新的一年到了,也是新的世纪,祝爸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赵爸赵妈穿着喜庆的红毛衣,笑呵呵地举杯,“好好好,新世纪新气象,我们赵家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大家都纷纷举起杯子碰杯“新年快乐!”

十二点的时候,赵家大大小小裹得严严实实都去外面放烟花了,赵小军找了个空地,摆上自己买的四个大烟花,让大家后退,自己拿着一支香去点烟花。以最快的速度点完烟花,光速跑开去跟赵家人汇合。

看着升起的阵阵烟花,绽放在天空中,释放出五彩的光,驱走过去的阴霾和苦难,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温暖。

龚家村到底是没能在年前针对建厂的事情商量出什么东西来,所以除了村支书,所有人都过了一个开心的年。当然最开心还是小孩子了,今年的家长比往年都舍得买东西,不管是新衣服还是小零食,就连压岁钱都比以前的红包大。

村支书当然也开心,所有的村民在年前都赚了一笔比一年的收入加起来都多的钱,看着村里人的日子过得好,他就开心。只是想着以后的事情还没着落,难免心里也会着急,没尝过赚钱得甜头也就罢了,今年尝到了赚钱得甜头,当然也想以后都继续赚。

这件事他又不敢在事情没有落实的时候往上报,报了之后,第一个建厂做生意的肯定就不是自己村了,这件事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只不过,他自己不说,却没想到村里人会说啊。

村里的媳妇婆子,很多都不是本村的,是外村嫁过来的,过年回娘家把村里赚钱的事情一说,脑子活泛的就开始想了:香肠腊肉谁不会做?他们能赚钱,那我们肯定也能啊。

于是很多村支书都被村里人撺掇着去找镇长了,不能只有他们龚家村一个村赚钱啊,有钱大家一起赚不是?

于是刚过完年不久,村支书就被镇长打电话叫过去了,村支书还迷糊呢,刚过完年什么事情啊?这么急着叫自己过去。

等到镇长办公室一看,不只有镇长,还有好多老熟人呢,而且这些村支书还都看见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看见他哼一声,再扭过头,一副不愿意看他的样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