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部的学生则展示了对自然现象的新解释,如雷电、潮汐等,摆脱了传统的迷信说法……
朱元璋看得目瞪口呆:“这些学生才学半年,就有如此成就?若再学几年,岂不要成大器?”
朱允熥谦虚地说:“皇爷爷过奖了。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距离真正的科学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元璋兴奋地拍着朱允熥的肩膀:“不管怎么说,这新式学堂的成效已经显现!朕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在全国推广这种教育模式!”
朱允熥大喜过望:“多谢皇爷爷支持!孙儿一定把学堂办好!”
系统的提示音如约而至: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奖励‘教育精通’已发放至系统空间,请查收。”
有了“教育精通”这一技能,朱允熥在教育方面的能力大大提升,不仅能更好地传授知识,还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定制教学计划,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消息传出,那些曾经反对新式学堂的保守派大臣顿时哑口无言。朱元璋更是下令,在全国各省府都要建立类似的学堂,以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一时间,明德学院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学子络绎不绝。那些一开始顾虑重重的家长,现在也争先恐后地送子女来读书,深怕错过这个良机。
朱允熥看着自己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心中无比满足。他明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他能给大明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在一次集会上,朱允熥对全体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并即兴赋诗一首《明德颂》:
“格物致知传薪火,启智明德育英才。
科学之树根深固,教育之花处处开。
不拘一格求真理,破旧立新创未来。
但愿吾辈勤学勉,他日共筑大明台!”
师生们听后,无不热血沸腾,齐声高呼:“但愿吾辈勤学勉,他日共筑大明台!”
然而,就在这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朱元璋突然病倒了……
朱允熥正在明德学院批改学生试卷,一名太监匆匆忙忙跑来:“殿下,大事不好了!陛下突然昏倒了,太医院的人都傻眼了,让您赶紧去呢!”
朱允熥腾地一下站起来,脸色大变:“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陛下在养心殿看奏折,突然就倒下了,现在人事不省呢!”
“走!马上去!”朱允熥丢下手中的笔,飞快地冲出了书房。
当朱允熥赶到养心殿时,里面已经挤满了人。朱元璋躺在龙榻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太医们围在一旁,束手无策的样子。
“皇爷爷!”朱允熥冲到床前,抓住朱元璋的手,急切地喊道。
朱元璋微微睁开眼睛:“允熥,你来了……”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
朱允熥赶紧给朱元璋把脉,发现脉象极为微弱。他转向太医:“到底怎么回事?皇爷爷得的是什么病?”
太医院院判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回殿下,陛下最近过于劳累,积劳成疾,加上年事已高,突然昏厥。老臣等已经开了安神定气的方子,但……但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