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状元郎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宗师案临(第2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宗师案临(第2页)

三人入室坐定,仆童奉茶。陈?问及乡试诸题,苏录一一作答。当听到他对“慎独”一题的破法??以“心不可欺”为核心,层层推演至“天地鬼神皆在方寸之间”时,老人闭目良久,忽而睁眼,击案道:“善!此等见识,已越前辈经师矣!”

李景和在一旁听得心头震动,忍不住问道:“老大人以为,此文若入殿试,可夺状元否?”

陈?冷笑一声:“殿试取士,岂单凭文章?须看天意、人脉、时机,乃至皇帝一时喜好。你以为仁宗朝刘子政《明良论》何等雄浑,结果如何?不过二甲第七。反倒是张元吉一篇平庸颂圣之作,因契合圣心,竟拔头筹。”

苏录默然。

“所以我说,”陈?盯着他,“你若真要做事,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金榜题名那一刻。名次高低,不过是开场锣鼓。真正的大戏,在你踏入六部衙门之后才开始。”

正说着,忽有仆人急步入内,呈上一封急信。

陈?拆阅后脸色微变,递给苏录:“你看吧。”

信是苏州知府周延所写,言近日巡抚都御史赵?密令各地查抄“异端邪说”书籍,凡涉及批评时政、主张复古井田、限制豪强者,一律焚毁。更有甚者,已有数名儒生被捕,罪名是“倡乱惑众”。

其中赫然提到,李景和所著《均田议》被列入禁书名录,本人被通缉。

众人皆惊。李景和面色惨白,身子晃了晃,几乎跌倒。

“他们……真的动手了。”他喃喃道。

苏录迅速看完信,缓缓将信纸置于烛火之上。火焰升腾,映红了他的脸。

“景和兄,”他冷静地说,“你必须立刻离开南京,北上山东或山西暂避。我有一位故友在济南任学政,可为你遮蔽一时。”

“那你呢?”李景和反问,“你的文章比我的更锋利,难道不怕牵连?”

“我不怕。”苏录淡淡道,“因为我从未发表。而且……我是解元。”

最后四个字说得极轻,却如重锤落地。

陈?看着这两个年轻人,忽然道:“苏录,你既然来了,我就告诉你一件事。”

“先生请讲。”

“二十年前,我也曾像你们一样热血激昂,写下万言书直斥盐政积弊。结果呢?书未达天听,便被截留,我被贬出京,从此再无缘中枢。但我没有后悔。因为我知道,总得有人说话,哪怕声音微弱。”

他顿了顿,看向苏录:“而现在,轮到你了。”

苏录低头,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他知道,这一刻终究会来。

几天后,苏录回到城中书院,开始准备会试。每日寅时起身,诵经习文,练楷摹帖,风雨无阻。他的书桌上,除了四书章句、历科程文外,还多了几册手抄本:一本是李景和的《均田议》残篇,另一本则是他自己整理的《江南赋役实录》,记录了近年民间税负畸重、豪族兼并土地的真实案例。

与此同时,关于他即将参加会试的消息已在京城传开。一些权贵子弟私下议论:“那苏录不过江南一介寒士,纵有些才学,焉能与我等勋戚之后争锋?”更有礼部某侍郎放话:“今年状元,早已内定,断不容外人染指。”

然而这些风声,并未动摇苏录的心志。

会试前夕,他在灯下重读朱熹《大学章句》,看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句时,忽然泪下。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危险。但他别无选择。

正月十五,春闱开考。

贡院大门开启那一日,雪花纷飞。数千举子怀抱考篮,鱼贯而入。号舍之间,寒风刺骨,油灯昏黄。苏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接过试题,凝神细看。

第一场,四书题三道:

其一:“君子周急不继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